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超精密加工的难点在材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超精密加工的难点在材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国当前科技发展的突出短板是什么?
我国当前科技发展的突出短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核心芯片技术:目前,我国在核心芯片技术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短板,尤其是在高端芯片领域,如服务器芯片、高性能计算芯片等方面,我国仍然依赖进口。
基础研究能力:虽然我国在一些应用领域的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例如,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制造业智能化水平: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但在智能化水平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例如,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还有待加强。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仅是我国当前科技发展的一些突出短板,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和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强,这些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
答:电子产业除芯片外,半导体材料也是我们的一个短板,硅的纯度问题是其中之一。航空发动机等航空产品。我们的大飞机其实就是我们用别国的各种产品进行组装组合而已(以前我们这个活也干不了)。
计算机手机操作系统。无论微软视窗还是苹果iOS还是谷歌的安卓系统都不属于我们。
高精密机床加工设备。
航空航天深潜等构件的精密加工设备是我们的一个很大的短板。
我国当前科技发展的突出短板是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虽然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仍然依赖进口。这限制了我国在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需要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加强基础研究,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并加强国际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gc精密制造做什么的?
是专门用来制造精密机械和精密仪器的。
精密机械是加工精密零件的设备。它们有精密磨床、精密车床、精密丝杠车、螺纹磨床、精密平面磨床。
精密仪器有照相机、水准仪、平衡机、理化实验用设备等。
精密机械是硬件问题,是根据加工零件精度所需决定的,与机床的出厂性能有关;而制造技术就是根据图纸要求,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质量控制等手段来达到图纸要求.二者都是为了实现产品,达到顾客满意。
CJ-1000a叶片已经攻克了,还有什么技术难点?
新扬公司一举攻克此艰,与航空人共渡长江-1000a发动机叶片之难关,可以说已拿下了航发重要一环。当年三巨头之一的罗罗,被难得差点破产了事,就是难在了碳纤维复合叶片上面。你懂得,叶片事关发动机自身质量、承温高度、耗油量和寿命等等,按航空报的报道,新扬的贡献,可以使整体质量减小1吨,正是了不起的成就,意味着低油耗,大航程,向前迈出关键的一步。现正在试产中,可喜可贺。
要问还有哪些险关要过,具体不见公开报道,但赛峰的中国公司总经理,曾经说过的话,可做为衡量我国航发进展水平。95%的部件均在我国国内批量生产,还有燃烧室和叶片犹在赛峰掌握中,拿下了叶片以后,等于说还有一道关口有道实现突破。其次如装配工艺,实验环节等等,有无需要努力的地方?期待进一步相关消息。
▲CJ-1000A实机下线之后,接着就是点火实验和实机装配试飞
▲06号实验机装配CJ1000A实验
从此可以一见,叶片是重中之重。按照公布的时间节点,长江-1000A,要在2022年正式投产,等于说时间已经相当紧张,此际带来的利好消息说明一样事,根据计划,我们的努力是有成的。再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若非不此,依照我们的传统务实作风,从来只干不言的我们,是不会将节点公开发布的。
万里长征第一步。
叶片最难的是单晶钛合金叶片,而且不是造出来就行了。
合金中铼的成分关系到也片的耐高温程度,你造个1200度 那和1600度之间可不是代差能形容的。
铼这种奇妙的金属 储量也是极其稀缺,全球加一起不过几百吨...
还有个技术壁垒是高温轴承,在发动机多级增压的环境中能稳定工作的轴承,耐得住多少万个小时的寿命,难啊...
如果说的是低压的一级风扇,这个主要是复合材料成型和热压工艺。
真正的焦点是高压风扇叶片,看过一个比喻:高压级叶片就好比狂风暴雨中飘摇的树梢,在高温高压有形变的条件下稳定工作,确实太难了
这个温度是1700度以上
压力是50个大气压或者以上
轴承转速是几万转
对材料,精密加工,结构设计都是极端考验。
对于中国来说,航发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比如当年歼11战斗力“菊花残”事件、近期大量运20趴窝,都是航发研制进度延迟造成的。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一、历史原因。这方面主要是两个问题。首先是基础科学、尤其是材料学相对落后,这方面近年来我国大踏步赶上,但应用到工程领域尚需时日。其次就是加工工艺问题,由于加工工艺较为落后,我国的航发在材质一样的情况下,寿命还是低于欧美,虽然15年后问题逐步解决,但CJ项目前还有一大堆重点项目嗷嗷待哺,所以一时半会儿之内还得等;
二、项目设计、系统集成经验缺乏。航发是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发达国家从19世纪末就在设计早期航发,沿着“活塞、涡喷、涡桨、涡扇”这样一条线路,踏踏实实走过来,现在也仅仅只有两三家企业完全掌握,而新中国成立前,根本没有过自己的航发,而建国后被苏联“揠苗助长”,一下子蹦到涡喷阶段,而且涡喷也没走过全设计流程,这就导致我国航发设计团队总是不能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目标。所以,我国下决心从头搞了星型活塞、“泰山”涡喷机这样看起来落后的项目,就是为了补课。现在,13、15、17、19等项目都进度加快,说明这些动作都是有效的。
具体到CJ1000项目,我不得不说,肯定是未来可期、任重道远。毕竟这个项目有众多货架产品可选,如通用LEAP1C、罗尔斯罗伊斯、普惠等等,实在不行还有俄罗斯的PD系列,因此重要性肯定排在众多“跳票”的山字号之后。
为什么很多高科技精密加工设备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瓶颈在哪?可能连身处制造业的人都有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新闻上看到的,到处都是繁荣,都是世界第一,可是到现在高端制造业几乎是完全依赖于进口设备。
这是一个现实,许多人否认它,其实并没有必要,承认缺点才能进步啊。
国家科技部、中科院、国防部年年都有一大笔经费支持高端设备的研发,而且每年都似乎非常有成果。然而目前国内能拿出来用于生产的,寥寥无几。
为什么?
因为设备这个东西,不是一个一次性工程,不可能研发出来一台就结束了,就能拿去使用了。设备的研发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需要研发者与用户一次一次地反馈改进优化,想要投一笔看起来很多的钱就出一个优秀的高端设备是一种幼稚。
以前有人问,我们国家航天不是很厉害么,怎么汽车就不行?
这跟今天的机床行业是一个相似的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超精密加工的难点在材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超精密加工的难点在材料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