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加工精密工业设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加工精密工业设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精密加工在设备,工件,环境,检验方面应具备哪些条件?
超精密加工对工件材质、加工设备、工具、测量和环境等条件都有特殊的要求,需要综合应用精密机械、精密测量、精密伺服系统、计算机控制以及其他先进技术。
工件材质必须极为细致均匀,并经适当处理以消除内部残余应力,保证高度的尺寸稳定性,防止加工后发生变形。
加工设备要有极高的运动精度,导轨直线性和主轴回转精度要达到0.1微米级,微量进给和定位精度要达到0.01微米级。
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须保持恒温、恒湿和空气洁净,并采取有效的防振措施。
为什么很多高科技精密加工设备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谢谢悟空的邀请。
我是一名设备工程师,接触设备已经快四年多了,每天与进口设备打交道,回答这个问题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的加工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的原因,我认为无外乎三个关键因素:
第一,加工精读问题。不能说我们国内的机床达不到国外的加工精读,但是,要达到国外机床的加工精读,我们使用国内的机床需要花费几倍于国外的加工时间。试想,哪个加工商愿意花那么多的时间来做这个事情呢?因为没有人愿意为这么高的时间成本买单。所以,大家都愿意选用国外的设备来做,这样省时省力,成本也低,何乐而不为?
第二,政府政策问题。政府一直说加大国内技术的开发,但是这些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一些高精尖行业。普通的加工行业,政府没有专注于资金来做这个事情。所以,大部分设备开发商都不敢花钱去开发这个设备。因为,不开发也能赚钱,开发了可能会赔钱,谁敢去做呢。
第三,技术能力确实有限。就拿我们公司里面一台机器来说。这个机器有一个压握头,结构上其实我们已经研究了七八年,非常成熟。但是,一直想找人来做加工,但是没有人敢做。为什么?不知道加工技术。说白了,他们只能做到加工一百个,成功十个左右,而且还没有保证。这种情况,只能依靠进口,实在是没有办法。
以上,就是我个人经验之谈。如果有不同的想法,欢迎私信给我,一起交流。谢谢。
很简单,因为我们制造不出来,或者能制造但精度不够!不光精密加工设备需要进口,别的好多东西都要进口:比如高端紧固件。这有几方面原因:一是我们的技术不如人,二是我们的基础材料不如人,三是我们的加工工艺不如人,四是装配不如人,五是教育不如人(看看身边的人,都是教育孩子上大学毕业了坐办一,千万别下车间)。而发达国家,已经从教育开始形成了一套为制造业服务的成熟有效的体系,经过长期累积自然强大了!
瓶颈在哪?可能连身处制造业的人都有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新闻上看到的,到处都是繁荣,都是世界第一,可是到现在高端制造业几乎是完全依赖于进口设备。
这是一个现实,许多人否认它,其实并没有必要,承认缺点才能进步啊。
国家科技部、中科院、国防部年年都有一大笔经费支持高端设备的研发,而且每年都似乎非常有成果。然而目前国内能拿出来用于生产的,寥寥无几。
为什么?
因为设备这个东西,不是一个一次性工程,不可能研发出来一台就结束了,就能拿去使用了。设备的研发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需要研发者与用户一次一次地反馈改进优化,想要投一笔看起来很多的钱就出一个优秀的高端设备是一种幼稚。
以前有人问,我们国家航天不是很厉害么,怎么汽车就不行?
这跟今天的机床行业是一个相似的问题。
首先感谢邀请。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机械加工制造业的现状就是低端大量出口,高端大量进口,对国外的高精技术完全依赖,因为以国内的技术和生产线,始终还是无法满足生产高科技精密设备。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1、核心技术的研发不行,国内现在的大企业多数都缺乏积累,都是大量的购买缺少的先进设备和材料,而没有企业能够踏实下来,研发核心技术,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专业水平不够,国外的专业分工精细,能够专攻某一项技术,从而越做越精,越做越细,越做越专业。
2、国内的企业基础所致,国内的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着产能积压、资金周转等现实问题,况且国家的发展都是注重产量,不重视质量,所以很多企业没有决心和时间去研发高端技术,主要工作就是解决生产问题,有难度的技术还是依靠进口来填补。
其实还有很多条原因,我不想去列举,说点积极的,目前国内正在开展高端数控机床制造的专项研究,在相关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况且《中国制造2025》还特别规划了高档数控机床的制造,所以一切都在向好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研发出高科技精密加工设备,从此不再依赖进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加工精密工业设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加工精密工业设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