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精密加工的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精密加工的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借助科技成功的事例?
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将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到成功研制“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从单自旋量子精密测量谱仪等量子测控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到国内首个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实现产业化落地;
从成功研发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到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正式开通试运行……
人造卫星之父小故事?
一次,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火箭即将运往发射基地,按惯例产品出厂前要完成装配、测试工作。其中惯性制导系统平台上的4个陀螺应完成精确装配后,再拆下来重新包装运输。由于时间紧,车间师傅找孙家栋商量:“4个陀螺是同一批次生产的,第一个能装上,其他3个应该没问题。是不是可以不装了,”孙家栋觉得有一定道理,便同意了。没想到在发射场装配时,有个陀螺却怎么也装不上,只好立即向钱学森报告。
钱学森听了汇报后没有批评孙家栋,而是让大家仔细加工研磨后再试装,并亲自来到现场察看。孙家栋回忆道:“那种精密部件研磨起来很费时间,可钱老没有不耐烦。我们从下午1点开始,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4点才装好,他在现场就一直陪到凌晨4点。”这件事给孙家栋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钱老没有直接提出批评,但那种无声的力量让人感到比批评更严厉。”此后,他在工作中严抓质量,再也不敢有丝毫松懈。
现今赵九章同志已经离开我们半个世纪之久了,1968年,他就走了,没有任何遗言,只是带着遗憾,虽有众多丰功伟绩,还是遗憾未能再为国效力,他,值得我们歌颂和铭记。
赵九章同志的一生也是坎坷,并非一番风顺。只是出生一河南贫困中医世家中,经历了五四运动,让他明白了,科学不克,何以救国,这让他对知识的渴望更为强烈了。
但其求学生涯也并不容易,求学过程中家道中落,被迫辍学,到杂货店中打工,这也没有消磨了他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赵九章同志常在闲时学习,下班后点煤油灯学习到半夜,仅用半年就学完中学物理。
1922年9月,年仅15岁的赵九章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班,1929年考入了清华物理系,被叶企孙教授所赏识,1933年赶赴柏林留学学习气象知识,后正值日军侵华,毅然回国,于枪炮声中任教,清贫且困难,也难不倒他归国的决心。
钻石戒指的真实故事?
钻石戒指第一次被用作婚约是在1477年,由奥地利的马克西米连一世献给法国勃良地的玛丽公主作为订婚礼物。
但15世纪的钻戒皆以钻石的天然结晶体镶制,也就是未经精密切割过的钻石毛坯,因此,并不如今天经过琢磨的珠宝一样闪耀,它呈八面体,像两个底部相连的金字塔,一头面朝上,造型含义如同金字塔一样,把邪恶藏于地下,让美好的爱情持久永恒。
虽然当时钻石的光芒未能完全绽放,工匠们还是用了银箔、黑、绿色雕成叶形花纹的珐琅及红宝石来衬托钻石的纯白光芒,有情人把爱情诗句刻在戒环内互赠。
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1、数学家的故事——祖冲之 页首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
2、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
3、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
4、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
5、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
6、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
7、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
8、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
9、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
10、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精密加工的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精密加工的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