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精密加工芯片论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精密加工芯片论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评价《我眼中的中国科研:一个中科院退学博士生的感想》?
25年前我在日本取得博士学位、10年前回国。从科研角度来说、国内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太急功求成了、所以很难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我在日本是硕士加上博士课程共5年、我就研究的一个课题。这个课题前面的博士已研究了5年、加上我的5年、再加上我后面的博士、共15年。研究就是不断失败的过程、在失败中吸取know-how。这是最珍贵的东西。最后的成功只不过水到渠成的结果。我回国后、看到许多研究项目只是刚摸到皮毛就结束了、太可惜了。这种研究方式、没有know-how积累、所谓的成果也是没什么价值。
这是我看到的唯一的题目比答案要长很多的问答。
这位退学的博士所说出来的这些现象应该说在科研界还是存在的。而且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那我们有没有去反思过,为什么我们中国的科研目前会走到这样一个地步,与什么有关系?是跟我们的体制有关系,还是跟我们目前的这些目标导向,以及从事科研人的一些价值观念产生了一些变化?
我觉得这是一个综合的因素。
很多在国外老老实实做科研的人,一旦回到国内之后,就变成了唯利是图的所谓的科研人员。
所以说,我觉得最终还是中国的科研体制一些导向出了问题。
比如说,我们目前职称的评审过程当中,更多的看重的是课题、经费、论文。那么为了能够达到更高一级的职称,大家只有朝着这个目标就前进了,拿更多的课题,申请更多的经费,然后发更多的文章,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虽然这种现象存在,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否认,在我们国家还是有很多踏踏实实在做科研的人。因为我们国家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非常的快的,而这些成果的取得也必须有一些踏踏实实的人在做科研才能够取得,。所以说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能否认我们国家目前整个科学界对祖国社会的贡献。
而且我们也看到目前国家也发现了这种问题的存在,目前在职称评定方面国家也提出来要破“四唯”,这样的话我讲我们科研界可能会慢慢好转起来!
至于这篇文章的真实性如何,个人没有在中科院任过职,自然也无法判断真假。不过根据国内的科技成果,还是可以略做推断的。近年来,国内科技发展也比较迅速,不少科研成果相继转化成实物。如: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歼20战斗机,山东号航空母舰,量子通信,可控核聚变。以上都是在重大,重要领域的突破。但是在精小领域的突破就比较少了,就常说的:射频部件,滤波器,高端电阻电容,工业软件等等。也就是说,国内在重大设备上做的很好,但是涉及到高端重要的零部件,就不如国外了。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攻克被国外卡脖子的那35项技术。
2019年,科技日报整理出了国内被卡脖子的35项核心技术中大部分都是精细化的器件,基本上没有巨型设备,如:模锻液压机,龙门吊等等。而精细化设备,就是考验一个国家的精加工能力,材料技术。这两项技术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突破的,是需要长时间累积经验的。要知道国内发展高新技术满大满算也就是五六十年,在这之前根本是没有一点底子。你想要用五六十年走完别人上百年的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对于材料技术和精加工技术而言,这两项就更需要技术积淀了,大量的反复实验积累数据,才能找到更加适合的方式。
说完了,国内科技的现状,还是来看看这篇文章中的大概内容吧。
众所周知,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利益纷争,这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尤其是当今社会。由于现在的人们大部分是向“利益”看齐的,搞科研也好,不搞科研也罢。首先得保证科研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不能让他们一边搞科研,一边还担心生活得不到保障。所以说,提升科研人员,技术工人的薪资水平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人才,留住技术人员。但是可以看到的是,一般的企业,领导层级和一线工人得薪资差太多了。特别是在今天生活代价高的情况下,一个企业的一线人员拿不到高工资,自然就想跳槽。这样就导致企业花了很长时间培养的人才,跳到其他行业或者公司。对企业的发展也极为不利,这样就会导致恶性循环。
另外,国内的企业比较重视眼前的利益,不注重长远利益。就像文章中所说的,只向时间短,见效快,收益高的行业投资。但是像光刻机,高端机床,手机射频部件这样周期长,收效慢,核心技术还被国外控制的领域,就不太愿意投资了。毕竟烧的钱太多了,到头来可能还不如国外产品的性能,这样前期的投资就有可能打水漂了。
但是呢,对于这样的观点,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纠正过来的。毕竟人要生活,钱就是基础。只要有钱了,你才能没有那么多烦恼,不用每天为生计发愁。还有就是,国外发达国家的福利待遇要比国内有优势,这也是国外吸引人才的一方面。
但是要看到,国外发展了这么多年,好多制度都比较成熟了。而国内才发展不过70多年,要摸索的还比较多。所以说,当下国内科研大环境有这样那样的劣势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国家也不算十分富裕,用钱的地方也比较多,也只能紧着重大科研项目投资了。可以说,只要等到国内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整体的科研大环境肯定会有所转变的。说实话,国内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现在的水平,已经极为不易了。毕竟还要兼顾全面发展,还能要求怎样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精密加工芯片论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精密加工芯片论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