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连旅顺精密加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大连旅顺精密加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何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的福龙号鱼雷艇屡次发射鱼雷,却都未击沉西京丸号呢?
前面那位说的已经比较详细了,简单补充个战例,在丰岛海战中,日本军舰在截停高升号以后,浪速在150米距离上对停泊的高升号发射了一条鱼雷,结果照样没中,当时鱼雷的可靠性可见一斑。
在甲午战争时期鱼类作为一种新动物海战兵器,尚未在实战中应用过,相关的战术还是空白。
英国海军在1888年海军大演习中发现了一个问题,鱼类在海战中很难击中军舰,而且由于鱼类发射器不在装甲带内,被击中容易殉爆,因此建议海战中要丢弃鱼雷。致远舰就是由于鱼雷殉爆沉没的。
当时的鱼雷没有近炸引信,尾迹明显,近距离发射,速度太慢,攻击效果差,距离远时,军舰很容易避开,即使到了二战也很少有军舰在白天被鱼雷击沉。
大东沟海战是白天,日军当然不怕被鱼雷击中,能击中才叫奇迹呢!日本的铃木贯太郎发明了鱼雷夜战战术,利用鱼雷艇夜间集群偷袭军舰,结果击沉北洋水师的定远号。在对马海战中更是击沉了俄国的3艘苏奥洛夫级战列舰,一举成名!
所以即使到今天,鱼雷攻击多在夜晚,白天只是跟踪和锁定目标!福龙号击不沉西京丸很正常。
甲午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福龙”号鱼雷艇遇到了一只大肥羊——日本海军军令部长乘坐的武装商船“西京丸”号,但是在近距离上发射了三枚鱼雷,一枚都没有命中,是甲午战争中非常著名的憾事。按照具体的攻击时间,鱼雷没有命中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次攻击
“福龙”号鱼雷艇,是中法战争后船政大臣张佩纶向德国订造的大型鱼雷艇,后来因为福建地方对发展鱼雷部队的战略发生变化,而廉价转让给北洋海军。这艘鱼雷艇共有3具鱼雷发射管,其中两具位于艇首艇体内,属于固定式发射管,另外一具露天安装在鱼雷艇中后部的甲板上,可以306度调整发射方向。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爆发时,“福龙”号和“平远”“广丙”等军舰正停泊在大东沟口(今辽宁省东港市的海口),后期赶赴战场加入战斗。
(日本美术作品:“福龙”进攻“西京丸”)
9月17日下午3时5分,进入战场的“福龙”注意到了体型很大的日本代用巡洋舰“西京丸”,随即加速逼近。在距离“西京丸”400米时,用艇首鱼雷发射管相继射出2枚德国造刷次考甫鱼雷。
由于当时的鱼雷运行速度较慢,发射后到达目标尚须一定的航行时间,因而400米上发射鱼雷实际有点过远,给了敌方实施机动躲避的机会。
就在“福龙”发射鱼雷后,“西京丸”即发现了鱼雷来袭(鬼使神差的是,日方只观察到了其中的一枚),随后采取了立即向左转舵,将舰首对准鱼雷,最后依靠舰首掀起的波浪扰乱鱼雷的航迹,其中的一枚鱼雷在距离“西京丸”右舷1米处错过,另外一枚鱼雷则在距“西京丸”15米外错过。
第二次攻击
西京丸号是货轮改装成的二手兵舰,日本人由于急着挑战中国清政府的唯一机会朝鲜东学党事变眼看就要丢掉了,没全部准备好也得上!除了造成的三景舰,改装了二艘民船,"西京丸"就是其中一个,民用船只龙骨低,船底部比正常铁甲舰要缩小许多,在大东沟海战时,北洋水师准备不充分,鱼雷发射定深都是以前统一按照铁甲舰的龙骨耒定深的,造成的眼看着鱼雷从西京丸船底划了过去,没有打着,是李大帅避战保船的一落实问题!
弹药也带的不如千里来寻战的日本联合舰队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连旅顺精密加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连旅顺精密加工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