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精密铸造防裂纹原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精密铸造防裂纹原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铸纹和裂纹的区别?
铸纹简单的说就是因为铸造时压力比较大或者模具有裂纹等情形在硬币上形成的非设计图案的痕迹。
裂纹,例如:1、材料在应力或环境(或两者同时)作用下产生的裂隙;2 、裂璺;3 、瓷器在烧制时有意做成的像裂璺的花纹;4 、GB-T232-1988金属弯曲试验方法:微裂纹: 长度小于2mm, 宽度小于0.2mm;裂纹;长度2-5mm, 宽度0.2-0.5mm;裂缝:长度大于5mm, 宽度大于0.5mm;开裂:全宽度上的裂缝。还有不同材料的裂纹区分等。
有谁可以告诉我精密浇铸的模壳为何会裂,导致无法浇铸?
模壳开裂原因很多。
1.检查硅溶胶,是否SIO2的含量不够30%?检查莫来砂,是否是焙烧过的熟料,要求供应商提供证明,也可以自行焙烧检验。
2.检查壳模干燥时间、湿度等,确认壳模是否完全干燥,如果壳模干燥不透,也会在脱蜡时候裂壳。尤其要观察裂壳的部位,如果是在沟槽、孔洞内,那和干燥度有比较大的联系。
3.检查脱蜡釜,是否升压够快,原则上,壳模推进脱蜡釜后,升压到0.5Mpa,不应该超过15秒,时间过长,浇口棒融化太慢,会撑裂模壳。
4.还有其他因素,包括:1)壳模是否做薄了?2)浇口位置不合适,蜡流不出来;3)浇口棒太长,钢水压力太大等等4)壳模烧结温度过高?一般不应超过1200°C5)钢水温度过高?一般不应超过1730°C等等
哪些微量元素对铸钢件裂纹倾向影响较大?特别是在淬火过程中。除P,S外?
铸造材的最大特征是其内部成分偏析,偏析的方式有凝成核状;胞状组织以及树忮状组织等.偏析的原因在于相图上固,液双相区固有的组成过冷,凝固进行时,合金元素(C;Mn;Cr 等)或不纯物元素(如 P;S;H 等)过于往溶液集中;浓缩,在凝固过程中又没有充分时间供其扩散,所以固定后各部分之成分元素浓度不均匀,容易导致热处理后硬度不均匀;变形或者开裂等.
镁合金铸件出现裂纹的原因是什么?
部分镁合金铸件会出现裂纹的现象,精密铸件生产厂家表示了解出现裂纹的的原因,才能有效去防止裂纹的产生。精密铸件生产厂家经验总结,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砂型铸件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有尖角,连接处厚薄截面过渡圆弧过小或壁厚相差过大等。
2、铸型或砂芯退让性不好,披缝过大,芯骨、冷铁设置不当,阻碍收缩。
3、合金中有促使形成裂纹的杂质或添加物,变质不好,或变质失效,使晶粒粗大,性质变脆。
4、浇注系统设置不当,内浇口附近或大冒口的根部严重过热。
5、砂型铸件浇注后开糟出型过早,砂型铸件浇注温度过高,模温过低。
铸造AL-Si合金的成分是如何考虑的为何要进行变质处理,变质处理与未变质处理的AL-Si合金前后的组织与性能?
答:从Al-Si合金的相图可知,Si的质量分数为11.7%为共晶点的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合金成分,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流动性好,产生铸造裂纹的倾向性小,所以简单的铸造Al-Si合金的Si的质量分数一般应为接近共晶点成分,典型的铸造Al-Si合金牌号为ZLl02,Si的质量分数为11%~13%。Al-Si合金铸造后得到的组织是粗大的针状硅晶体和α固溶体的共晶组织,粗大的硅晶体极脆,严重地降低了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改善合金的性能需采用变质处理,即在浇注前在合金液体中加入变质剂(常用钠盐混合物),以细化合金组织,提高合金的强度和塑性,由于钠能促进Si的生核,并能吸附在Si的表面阻碍它长大,使合金组织细化,同时使共晶点右移,原合金成分变为亚共晶成分,所以变质后的组织为初生α固溶体+细密的共晶体(α+Si)组成。共晶体中的Si细小,使合金的强度与塑性显著提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精密铸造防裂纹原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精密铸造防裂纹原理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