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精密铸造辅料涨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精密铸造辅料涨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药品4+7带量采购以后,药品大幅度降价,药品质量和以前一样吗?
没必要担心药品质量,所有药品的生产都是按照国家药典统一的标准生产的,合资药企,外资药企,国产仿制药企,特别是原研药企外资比较多,国内百分之99的都属于仿制药。生产标准和工艺优良决定了药品质量。比如药典规定阿阿司匹林肠溶片含乙酰水杨酸在99%以上,如果乙酰水杨酸的生产工艺技术高纯度特别高,做成药品的药效就越好,如原研单位拜耳生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纯度高达99.8%国产药企纯度在99.5%或者99%以上,都是符合国家药典标准的,那么纯度差异就导致品质和疗效一见高低了。当然零点几个百分点忽略不计。花高价买外企的见效快一点,国产仿制的见效慢一点点效果都一样。
一、要明白什么是4+7带量采购
先说一下带量采购:是在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开展招投标或谈判议价时要明确采购数量,让企业针对具体的药品数量报价。再说一下4+7: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省级直辖市)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7个市)将进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
二、再说说带量采购的直观好处:药价或因此得到降低
中标规则:如果申报企业大于或等于3家,最低价者中标;如果最低价有多家企业,那么此前在11城市销售范围多、销量大的企业中标,如果申报企业为2家,最低价者进入预中标名单。如果申报企业只有1家,该企业进入预中标名单。这样,每个品种只有1家企业进入预中标名单。对于预中标名单里的企业,按降价幅度排序:降幅前列 (不超过 7 家)直接中标,其他预中标品种进行议价谈判:参考申报企业大于等于3家的中标品种的平均降幅,确定议价谈判的最低降幅。
三、药品质量如何从企业申报条件就可以看出来
4+7带量采购明确了第一批带量采购议价目录共31个品种;对企业而言必须满足以下申报条件:
1.申报企业承诺申报品种的全年产销能力达到本次采购数量要求。(就是说必须满足一定生产能力,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2.申报品种属于采购品种目录范围,且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这个问题确实是首当其冲的。从国家的角度,肯定是希望药便宜质量又好,为此国家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首先,带量采购本身,就是在以量换价,未来必定会全国推广,那这巨大的市场份额只给进入名单的药企,药企以往高企的销售费用将降低,从而弥补价格下降带来的利润空间减少。
其次,用加快药企回款的方式,保障企业利益。以天津为例,日前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天津市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4月1日启动药品集中采购。天津市医保局按照合同采购金额,分两次向医疗机构预付医保基金(首次预付比例50%,在购销合同签订后完成;第二次预付比例50%,在购销合同签订6个月内完成)。医疗机构使用中选药品并收回资金后,应当在购销合同期结束后3个月内将预付资金返还医保经办机构。此外,医院收到医保局预付款5日内付款。从这点上解决以往医院拖欠企业款项的问题。
最后,就是严把药品过审关,严控标准。另外,以往进口药进中国要从做临床试验,现在为了加快审批,不用了,这也对本土药企带来冲击,竞争加剧。未来药企想要活下来,只有严控质量,整合上下游降低成本,加速创新药研发,在质量上动歪脑筋的,一经查处就是完蛋的事。
看一下带量采购中选药品的要求就懂了,已经在尽力平衡药企的利益与降药价这两件事了。
4+7中涉及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药品的一致性评价,就是国产药品等同进口药品。一致性评价只是生物等效性的一致,而获得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又是怎么来的?无非就是花了大价钱买了进口药品的实验数据,照做一批送给指定药检所检验,获得了一个和进口产品一样的数据。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不是每一批的数据都和进口产品是一致的。所以希望各地的药检机构针对每一个批次的一致性评价药品进行检验,公布检验结果,接受民众监督,早日取得真正和进口产品一样的疗效,一样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有鉴于我国严格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国内正规制药厂是不敢于有意制造劣药的。不管是集中采购还是传统采购,医院就是药厂的衣食父母,特别是国有医院,药厂不敢得罪,医生仍然保证处方权,太差的药,他不敢开给病人。
集中采购所造成的药品降价,更多是去除了中间医药经销商环节利润。把这些利润还利于民,把经营压力丢回给医院,同时确保了药品的结算,让药品生产企业资金流更健康。本身并不至于极度压缩制药企业利润,以逼迫他们为了降低成本,进一步削减原料和工艺的投入。
这中间最核心的就是对药品的一致性要求,最难的也在这个地方。中国的西药药品一致性一直以来就是皇帝的新装,我们仿制药的研发生产能力低下,全靠实验数据造假获得上市批文,实际上药效难以达到进口药的水平,是行业人所皆知的事实。现在要求仿制药品竞标必须达到一致性审核要求,当然是种进步,也是国家调控产能保护大药厂淘汰小药厂的举措。
在以前,药厂只要呈报的实验数据OK,就被视为药品OK,所以他们会采用各种方式,比如采购第三方的仿制药品作为样本以欺骗审核,打通关节花钱篡改数据等,这些遗害到现在还没有消失。因为集中采购通过一次致的标准是进入SFDA仿制药评价目录以及SDA化学药新注册目录,并没有执行细则要求进行入院检查或批次抽查。
就是说以前通过做小动作批准的仿制药,现在还能够直接进入招标目录里,这当然不合理。
首先4+7政策出台之后,对31类药品就应该正本清源,重新进行一致性审查,审查样品在市场上随机购买取得。其次应该有批次检查和飞行检查,通过信用点数确保药厂在通过一致性检查之后能够采用相同工艺和原材料,保证每批药品品质。
所以很遗憾,在一致性检查机制没有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现行的药品品质不会有明显提升。
“4+7”城市药品带量采购,药价最高降90%,专家担心这会带来质量问题,你怎么看?
虽然我们看好的医药类企业可能因为带量采购价格下跌,会让业绩受到影响,但是就中国如今医药行业的生态来看,创新动力不足,原因就在于仿制药价格上面,未来我们一定会集中关注研发高投入的几家上市公司。
对于药品质量方面,现如今还不用担心,因为实际上一致性评价、GMP和带量采购是相辅相成的,一致性评价就是评价仿制药的药效能否达到参比制剂,疗效不行就不让生产销售。而且,大多数医药企业的原料部分成本本身不高,西药特别是化学药本身是合成,国外大多数药贵成本都在研发上面。(《药神》里面那种药仿制药500,原版药2万,就是一个侧面的说明)
国内这几年虽然药企利润高涨,但的确有不合理的一方面,那就是大量的销售费用,却较少的研发费用,我经常说A股所有的医药企业研发加起来都不如辉瑞一家。恒瑞这几年每年都大幅度的提高医药研发费用,但去年17亿人民币的研发,相对于辉瑞这种百亿美元的研发,太少。至少我们国家在医药领域也该出个华为,你赶不上辉瑞,赶上美国安进,日本武田总也是可以的。不需要有很多家,世界药物创新20强你进一家也可以。然而这几年仿制药的确对创新药产生了挤出效应。三种情况:
1、不用研发直接销售(祖传秘方)
2、少量研发高价销售(仿制药)
3、十年苦研专利20年垄断销售(创新药)
药企当然选前面两种,那么如果前面两种量少了,自然只能往第三种上面去过独木桥,这个时候研发费用高的医药企业未来就开始闪耀了。
其实我们早就在关注带量采购和一致性评价,但是部分仿制药的确落差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不过长期还是要研发军备竞赛,如果一个药只有一家竞标,这个价格就很难定。如今低价中标的企业同样不是傻子,他们知道低价会促进量的提升,而且能够减少销售费用,并且还能获得医保的支出力度。
大家花在健康上面的钱一定是增加的,因为老龄化和医保普及,那么这个池子里面的鱼没有少下去,健康的钱赚不完。
回到题目,供应不上和质量问题依然局部会出现,但这并不是因为带量采购,因为带量采购是竞争机制。当然个人不希望去主观的压价,单个供应方议价,多个供应方竞价。一切按照规矩办事。
物价在飞速上涨,药价却大幅下跌,不可否认药价有虚高的成分,但是违背了市场规律的事情是没法持续的。药品质量暂且不论,到时候大批药品死掉、没药可用可就麻烦了。吃穿住行可以省一些,难道看病吃药也要能省就省?
药品价格高低与质量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药品生产得到全流程监控。药监局还会有飞检。一旦被查到不按照规定工艺流程生产是会得到严厉处罚的。
轻者罚款。重者收回药品生产许可证就是GMP证书。一旦这个证书被收回。意味着药厂没有药品生产许可证。也就不能销售。也就不能产生收益。
如果药厂出现质量问题。是容易出现副作用的。医院要上报。就会引发有关部门核查。到时候药厂吃不了兜着走。
长生就是因为疫苗不按照原来预定的工艺生产。结果非常惨烈。很多高管被采取强制措施。GMP证书被收回。财产被查封。公司面临退市。
目前药品价格是虚高。高在销售费用。一个公司销售费用动辄几亿元几十亿元。只要销售费用压缩下来。药品价格就会下跌。带量采购就是压缩销售费用。还利于民。因此药品价格下降。有可能压缩企业利润。但还是可以保证企业合适利润率的 企业不会生产伪劣药品。
外行看热闹,真心希望别折腾了。招标采购不是灵丹妙药,里面存在很多问题。别急着为降价欢呼,不合理的降价至少有二个恶果,一是断供。任何产品都有成本,任何企业都要有利润,否则它只能停产。二是质量下降。这一点外行是看不到的,认为有重重监管,厂家不敢做假。其实一种药品,除了主成份,还有辅料,工艺。药品有个隐性质量是不监管的,叫“生物利用度”,就是同样30亳克的阿斯匹林,A厂吃完身体会利用25毫克,作用明显,而B厂生产的含量也是30毫克,但身体只能利用10毫克,就不能发挥疗效。还有个“效价”问题,华药,鲁抗的抗生素效价高,而印度走私的效价就很低。所以药价过低,厂家就会选择劣质原料,辅料,粗糙的工艺,使药品内在质量下降。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
药品不要老是只降价,一定要保持市场供应,就比如我吃的药,治甲亢的药,以前没降价时,15块钱一瓶,有100片,价格下调到三块五,那知道,搞得医院里没有货,药房也没有货卖了,诊所也没有药卖,这个药一下就找不到了,没办法啊,病还是要治疗,药是必须要吃的,买进口的吧,35快钱一盒,还只有50片,这个不是我们患者想要的结果,我有时候觉得,你逼着药厂降价搞什么咯,你又保证不了市场药品的供应,你把我们这些要吃药的广大病友害惨了……
装修涨价为什么那些业主不信?
谢邀,
这个问题问比较好,年前很多准备装修的客户,都会遇到这商家这样的说法,我是家装顾问,唐风大师兄,专注于室内日式空间设计定制。
这个问题,一分为二来讲。首先客户和商家永远是对立面的,客户觉得多少钱,都嫌贵,商家觉得实在太低了,大不了不做了,不赚钱的生意,商家自然不会做。
关于原材料涨价这件事,对业主来说,这是大部分商家的套路,是在逼客户签单,是满满的套路。对于商家来讲,原材料的上涨,只是所有成本里的一个环节,是否真的涨价,商家会综合考虑经营成本,必然会跟随上浮一点点。
从单个材料上涨来看,不痛不痒,对客户来说,上涨的费用,都不够吃一顿饭的钱。核心主材,如地板、柜体、瓷砖、门窗、大部分都没有定下来的话,总数还是会多一些出来的。
开了年很多材料上涨。再去找装修公司多花几万!这个问题,主要是商家和客户的心里博弈。
开了年,商家定单比较忙,利润也不错,他自然会硬起来,不加钱,他一定不会做。
如果定单不多,需要定单冲抵成本,年前什么价,年后变化也不会太大。
在2019年,为什么有些药品的价格涨幅比较大?
没说具体是什么药品不好分析,整体的原因是这样的。中国的医药改革都缺乏市场调研,往往是一刀切或者行政强制,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部分药品不能有效市场调节,不符合市场形势也有可能形成垄断而涨价。
涨价是人为的,理由是编造的。每年4月的经济会议前都要涨,到开会时涨成定局,会上再来个今年物价上涨控制在3~4%,实际上涨到10%或以上也难得有部门去查原因的。所以每年元旦后物价就开始陆续地涨。
不是有些药品漲价,还有不涨价的药品吗?现在药品属于市场价格管理,药厂,药店,二道贩子都可随便定价,所有这些环节不涨价就是二头。还有我们国家的药品管理就是臭名昭着著的药品集中采购上,这些机构和管理人员就是蛀虫,再加上医药代理,这些人勾结医院,医生造成药品涨价的推手,这些制度改不了,药品涨价根本解决不了。
三棵树交出一份靓丽成绩单,原材涨价为何难阻其盈利高增长?
原料成本上升,公司盈利仍能增加的原因有几个:
1. 公司提前储备了部分原料,所以原料涨价对公司短期内影响不大。
2. 公司的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原料涨幅。
3. 公司减少三费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将原料涨价成本压力消化在公司内部。
4. 原料涨价,公司产品也涨价,将成本压力传导到客户手中。
三棵树公司主要产品为建筑涂料(墙面涂料)、木器涂料、胶粘剂及其辅料。根据公司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7.17亿元,同比增长40.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90亿元,同比增长72.19%。(2)预计2017年,扣非后净利润将同比增长30%-50%。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辅材料有乳液、树脂、钛白粉、各类有机溶剂、包装物等,各类化工原料及包装物成本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90%以上。前三季度,公司材料乳液、钛白粉、颜填料、助剂采购单价分别同比上涨9.76%、33.29%、-5.55%、-6.1%,营业成本同比上升54.69%,毛利率为40.08%,同比下滑5.43个百分点。
三棵树的主要产品也开始涨价。家装漆,自产的售价上涨4.45%,OEM的售价上涨3.66%。工程漆,自产的售价下滑6.62%,OEM的售价上涨8.74%。OEM的比例,家装漆达到近50%(多为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工程漆超过17%。公司已经开始把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转移到下游客户。
三棵树之前也动用了储备的原材料,而产品的客户主要为大型房地产开发商,订单稳定。同时,随着二三季度涂料行业逐步转暖,二三季度销量逐步改善,营业收入开始好转。所以三棵树仍然盈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精密铸造辅料涨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精密铸造辅料涨价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